2015年9月5日,在韓國總統樸槿惠蒞臨見證下,海南海藥控股子公司中國抗體制藥有限公司與韓國ABCONTECK公司舉行合作備忘錄簽字儀式,合作開發“發熱伴血小板減少綜合癥”的單克隆抗體產品產業化項目。中國抗體制藥有限公司是一家致力于開發治療惡性腫瘤和消耗性疾病的靶向特異性抗體藥物,依靠自主技術創新,參與全球抗體藥物市場競爭的企業。其設在?诘淖庸 海南賽樂敏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作為新建抗體研發中心和GMP生產線,業務涵蓋從新藥研發到產業化的全方位業務,現有產品項目已列入國家科技重大新藥創制專項。 據統計,2013年全球單抗藥物銷售份額占整個生物制藥市場的34.4%,而中國這一指標僅為1.7%,遠低于全球平均水平。這些事實一方面表明我國抗體藥物產業化發展水平相比國際先進水平尚有差距,另一方面也意味著我國抗體藥物市場具有比國際市場更深的發展潛力。下面,將分三個部分對中國單抗產業的發展進行深度剖析。
1.中國抗體產業的現階段發展情況 截至今年,我國共批準了17 個抗體藥物上市,其中10 種是進口品種,僅7 種是自主研發的。其中百泰生物藥業有限公司生產的單抗藥物泰欣生和上海中信國健藥業股份有限公司生產的益賽普的銷售額已過億元。此外,武漢生物制品研究所、華神集團、海正藥業等企業也有抗體藥物在我國上市銷售。整體來看,我國單克隆抗體項目多數創新不足,上市品種多為成熟靶點的仿制型藥物;此外很多項目都處于實驗試制階段,技術多通過引進或購買授權,距離產業化還有相當大的距離,將來也會面臨著國外藥企巨頭的競爭性知識產權紛爭。 全球銷售前6大單抗藥物在近10年內將陸續面臨專利到期,這一輪國外單抗藥物的“過期高潮”,對于仿制的國內藥企來說解除了知識產權方面的障礙,使得成熟靶點的仿制型單抗(生物類似物)快速發展成為可能。同時,生物產業發展已列入國家“十三五”計劃重點支持發展的十大行業之一,生物技術產業在科研資金和政策方面將得到大力扶持。此外,我國創新及科研環境近年來大為改善,大量在國外學習的產業人才學成歸國,為知識密集型的抗體行業發展儲備了人才。綜合以上因素分析,我國抗體藥物產業在近幾年將會迎來跨越式的發展。這一發展前景在近年獲批和申請研究性新藥(IND)臨床研究許可的爆炸性增長上已經初現端倪。截止目前為止,中國境內批準用于臨床的抗體類藥物有23 個,且仍有數倍于此的申請處于排隊待審狀態。 雖然目前國內單抗藥物,尤其是仿制型生物類似物的研究十分火熱。但需注意的是,單抗類藥物的結構和起效方式遠比小分子化學藥物復雜,轉錄后修飾(糖基化)、空間構型改變和聚體比例,是生物仿制藥研發和生產所面臨的共同問題。研發程度不深、工藝不完善、原材料質量不過關、保存條件不符合要求等都可能導致單抗產品免疫原性和抗體活性改變,引致潛在安全性問題或療效不佳。這就導致單抗藥物仿制的技術難度大大增加。另外,目前國內注冊法規對生物類似物藥物還未做明確區分,在走新藥申報流程的同時還需要與仿制對象進行嚴格的比對研究,無形中大幅提高了生物仿制藥的研發和生產成本。因此,發展單抗藥物產業不可只專注于仿制已在國際市場上市的成熟產品,亦應注重創新。 單抗藥物的創新包括多個方面,既可以選擇新靶點,也可以改造成熟靶點的單抗藥物結構,還可以拓展現有產品的適應癥。選擇新靶點風險較大,而且受靶點臨床價值的限制,但靶點一經臨床證明有效則通常獲益巨大。選擇改造成熟靶點的單抗藥物結構是比較常見的創新方法,改造的主要方法包括進一步提高抗體人源成分的氨基酸序列重塑,構建融合蛋白或重新設計既有抗體的翻譯后修飾,以達到降低單抗藥物的免疫原性,提高特定生物學活性等目的,從而更好地發揮單抗藥物的治療效果。由于單抗體內起效機制本身的復雜性,單抗藥物通常都具有多個具臨床價值的適應癥,而創新單抗藥物較單抗仿制藥物有更多的適應癥潛力。在臨床實踐的基礎上可以對病理相通的適應癥進行拓展,進一步發掘產品潛力。
2.中國抗體作為創新公司的特點及前景 中國抗體制藥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國抗體”)及其子公司海南賽樂敏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賽樂敏”)自創立以來就以全局戰略布局公司的未來發展路線。公司以立足創新為基礎,以擁有自有知識產權的技術平臺為依托,優先推進創新性、高技術含量的產品線項目。同時,亦積極緊跟國際單抗產業的發展趨勢,在創新和仿制兩條道路上,中國抗體都擁有豐富的技術和產品線儲備。 目前,中國抗體研發的全新靶點單抗藥物抗人CD22單克隆抗體在中國已取得三個單抗新藥臨床批件(淋巴瘤、類風濕性關節炎、紅斑狼瘡)。其中淋巴瘤和類風濕性關節炎臨床進度均已進入臨床II期,在國內處于領先水平。同時,還擁有多個在研項目準備申報臨床,這其中既有創新型的抗體結構改造藥物,亦包括公認臨床價值好、技術水平高、與原研相比安全性有效性近似的生物仿制藥。 國內單抗研發生產以醫藥類上市公司為主,如海正藥業、麗珠制藥、恒瑞制藥、智飛生物等,但目前的研發方向都以仿制為主,間或有個別涉及單抗結構改造的產品,但相比原研藥物其臨床價值未見明顯優勢。海南海藥布局投資的中國抗體是以創新單抗藥物為主,敢于在創新項目上投入資金和人力,在國內制藥產業中可謂獨樹一幟。 中國醫藥產業的發展,受歷史影響和環境所限,歷來以仿制藥生產為主,獲得國際承認的創新項目少之又少。前不久剛獲得諾貝爾生理醫學獎的屠呦呦,其青蒿素項目知識產權的國際市場獲益卻被國際制藥巨頭諾華所獲得,不得不說是中國醫藥產業界的一大遺憾。值得慶幸的是,目前國家對創新工作的鼓勵和扶持正在加大,開創性的工作受到了更多的鼓勵。同時,創新性的工作也符合國家對重點戰略產業升級的總體要求。作為科技密集型的醫藥產業,以創新為導向可以說是引領未來的重要舉措。賽樂敏的發展策略,可以說是從政策到市場,都十分具有前瞻性。
3.生物醫藥產業化的大趨勢及國際化合作 作為高科技行業的代表,單抗藥物的研發離不開基礎科學的深入研究。新靶點的發現、單抗作用機制研究、單抗改造和質量研究都與免疫學、生物化學等基礎科學的研究密不可分。這就離不開醫藥企業與大學、研究所等科研機構的緊密合作及科研成果的產業化。 隨著單抗藥物產業的發展,中國單抗藥物的研發工作也發展迅速。國際制藥巨頭除了用成熟產品搶占中國市場外,在藥物研發方面也未停止布局。與國內合同生產機構(CMO)合作進行的研發已有數個申請排隊待審,多家醫院也已經參與到多個重磅級單抗藥物的國際多中心的III期臨床試驗,跨國產業化合作也如火如荼,并且一改過往單一的引進模式,開始走出國門。2015年9月1日,江蘇恒瑞醫藥股份有限公司與美國Incyte公司在美國達成協議,將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用于腫瘤免疫治療的PD-1單克隆抗體項目有償許可給美國Incyte公司。 在這一科研協作、國際化合作的產業發展背景下,中國抗體(賽樂敏)也不甘落后于人。相信在不久的將來,中國的單抗藥物研發及生產將逐步與世界發達國家同步,國際、國內市場會出現越來越多的國產單抗藥物,更好的造福于人類。 |